 |
|
戴維·溫納(Dave
Winer)和亞當·科利(Adam Curry)是公認的播客之父,但兩人在一些問題上卻意見相左。
戴維·溫納則認為:“Podcasting將成為廣播,或廣播將成為Podcasting。只是“播”和“聽”的人不同了”。
戴維·溫納認為,新出現的Podcasting商業化浪潮是“超級氣球”。在3月28日的一次關于波刻的討論中,他說:“Podcasting是一門藝術,這么多的人把它當作一門行當來談論,這只會使之更糟”。
在接受BBC的采訪中,戴維·溫納更是直言,“無論你如何看待Podcasting,把Podcasting商業化,不可能掙大錢”。
亞當·科利則認為,Podcasting將終結廣播這一商業模式。與戴維·溫納相反,亞當·科利認為其蘊藏著無限的商機,等待著我們去發掘、開拓。 |
|
 |
 |
|
·Podcasting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歸因于2004年8月Adam
Curry對IPOD一族的描述。
·2001年,Dave Winer 在RSS2.0說明里增加了聲音元素,之后,Winer的公司UserLand
Software把這項功能內嵌到其博客軟件中。
·2004年2月12日,鏡報文章“聽覺革命:在線廣播遍地開花”中涉及“podcasting”這一概念,但是沒有提及“自動-同步”這個概念。
·2004年9月15日,Dannie J. Gregoire直接使用“自動-同步”這一概念來描述
Adam Curry提出的“自動下載,同步播放”這一想法。Gregoire還搶注了和podcasting相關的一系列域名,podcasting.net就是其搶注眾多域名中的一個。
·2004年底2005年初,美國國內的一些非贏利性的廣播電臺發現podcasting的形式很適合他們制作的講故事、專訪、評論、對話等節目。
|
|
 |
|
|
 |
|
Podcast,中文譯名尚未統一,但最多的是將其翻譯為“播客”。它是數字廣播技術的一種,出現初期借助一個叫“iPodder”的軟件與一些便攜播放器相結合而實現。Podcasting錄制的是網絡廣播或類似的網絡聲訊節目,網友可將網上的廣播節目下載到自己的iPod、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攜式數碼聲訊播放器中隨身收聽,不必端坐電腦前,也不必實時收聽,享受隨時隨地的自由。[更多資訊] |
|
|
|
|
|
 |
|
第一就是有電臺工作經驗的了,或者干脆就是電臺節目主持人或DJ。這當以反波為代表。第二,喜歡網絡翻唱或原創歌曲的。網絡歌手香香等人是通過翻唱網站走紅的,以后一定會有人以podcasting形式發布自己翻唱或原創的歌曲,這將在極大促進podcast在中國的影響…… [更多資訊] |
|
|
|
 |
|
要成為播客,很簡單,只需要六個步驟:
準備一臺能上網的電腦,一個耳麥;下載一個免費的錄音軟件;確定你想錄的內容;打開錄音軟件,按下紅色錄音鍵,開錄;錄好了別忘記保存!
[更多資訊]
|
|
|
|
 |
新網絡群體:今天你"播客"了嗎? |
如果你是網蟲,那你一定對博客、搜索客、維客、奇客有所耳聞吧?但你聽過“播客”嗎?“播客”是2004年才興起的一種新的網絡群體……[全文] |
|
音樂廣播之“播客”時代 |
對于2004年的中國與世界而言,“博客”是最具號召力與時尚感的流行語,在網上,寫作狂有博客日志,電影迷有iMovie。現在廣播發燒友有了自己的愛物——Podcast,于是博客的“音頻出版者”——“播客”橫空出世,有人預言他們將是成千上萬個人廣播電臺的主人。“人人皆為播客”聽上去有點兒世界大同的意味,可是,然后呢?[全文]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