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高考帶著考生的汗水和家長的期盼結束了,隨著成績的公布,IT商家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家長和學生的腰包,這便是暑促市場最大的誘惑力。據數據統計,暑假期間,IT賣場的顧客有超過40%都是學生用戶。在渠道眼中,暑促幾乎成為了五一“黃金周”之后,又一個沖刺全年利潤的最佳時期。 但近幾年,隨著“IT黃金周不黃金”現象的明顯,暑促市場也逐漸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“雞肋”。事實上,類似于“黃金周”,渠道商家對待暑促市場同樣是炒做一個概念,降價、促銷、送禮,依舊是商家慣用的手段,但商家的“苦戰”已經無法吸引消費者充分的關注。 從傳統的意義上講,暑促市場仍是以價格做為焦點,但渠道專業人士認為,漸成惡性循環的價格戰已經讓暑促變質,為了搶占份額提升銷量,渠道間的價格戰爭讓其利潤微薄,甚至是負利潤,苦不堪言。暑促原本是沖擊利潤的時機,但回過頭來卻成為一個“累贅”。 當然,價格仍是產品立足市場的關鍵,但事實證明逐成惡性循環的價格戰并不是渠道在暑促市場制勝法寶。面對消費者理性消費觀念的強化,產品的價值,品牌競爭力以及服務等因素在消費者看來也同等重要。如今IT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,不同的廠商提供的產品擁有同樣的性能以及相差不大的價格,如何選擇,就要看誰的品牌價值,誰的服務質量能吸引消費者。面對如今的暑促市場,“黃金”銷售時期的概念已經成為過去,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會為了一個促銷或一次降價去購買產品,因此渠道更應理性對待暑促市場,才能制定更為合理的戰略計劃。 業界的觀點認為,打價值戰,宣傳品牌價值和服務比價格戰更有效。花了錢買到稱心的產品,能體驗到反饋迅速的售后服務,消費者自然愿意掏出腰包。但做到這一點,廠商和渠道必須承諾要提供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,為消費者的購買提供保障,這才是關鍵所在。而打價格戰,僅僅是暑促戰略中的一項并不是焦點。 漸成“雞肋”的暑促市場,既然食之無味,同樣也是棄之可惜。正如前文所講,如今的暑促打的是品牌價值戰,因此借助暑促這個平臺進行品牌宣傳是必要的,即使無法大面積帶動銷量上升,甚至消費者對此并不買帳,但活動依舊進行,至少起到的宣傳作用是積極的。與此同時,渠道應進行市場細分,將目光投向競爭相對較弱的二三級市場也是制勝的關鍵之一,將力量施展到自己在市場上最有優勝的一塊,而不是全部,或許到年終回過頭來一看,沒準兒這暑促還為全年的利潤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呢! |